对历史虚无主义说不

2021-04-02 来源:《河南日报》(2021年04月02日 06版 理论版) 作者:唐金培 点击量:6401
【字体:

“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铭记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的革命先烈。”近代以来,特别是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而赴汤蹈火、前赴后继。据不完全统计,仅建党之初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28年间为革命牺牲的中共党员就有370多万人。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既要铭记和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也要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优良传统和优良作风,同时还要坚决反对和自觉抵制各种“恶搞”和质疑革命先烈的历史虚无主义。

革命理想高于天

建党百年以来,共产主义必胜的理想信念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无数革命先烈为实现这一理想不惜身陷囹圄,甚至抛头颅,洒热血。李大钊、夏明翰、方志敏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我们已经培养了很多同志,如同红花的种子,撒遍各地!”这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李大钊在1927年4月28日走向绞刑架前的慷慨陈词。面对生与死的考验,他大义凛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和初心使命。

“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这是时任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的夏明翰于1928年3月20日就义前,挥笔赋就的一首气壮山河的就义诗。这首诗以及他在狱中写给他母亲、妻子和大姐的信中,都表达了自己为真理而献身的坚强决心和对共产主义必胜的坚定信念。

“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因为我们信仰的主义,乃是宇宙的真理!”当我们吟诵这首不朽诗篇时,无不为方志敏对党和革命事业的那份坚定信念和赤胆忠诚而肃然起敬。1935年1月27日,时任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军政委员会主席的方志敏率部北上时,在江西省玉山县遭到7倍于己的国民党重兵围堵,因叛徒出卖不幸被俘。同年8月6日在南昌英勇就义,实践了他“努力到死,奋斗到死”的豪迈誓言。

革命烈士就义前视死如归的铮铮铁骨和大义凛然的革命誓言,无不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和赤胆忠诚的政治自觉。新的历史时期,面对“四大考验”和“四种危险”,要矢志不忘革命先烈为之流血牺牲的远大理想,以坚定的信念和铁打的意志为初心使命筑牢信仰之基,以对党忠诚和对革命理想的执着点亮信念之光。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带领各族人民能够战胜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无数革命先烈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冲锋在前,勇于担当,不怕流血牺牲。陈树湘、吴焕先、杨靖宇等人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1934年10月,时任红三十四师师长的陈树湘奉命率部担负中央红军和党的中央机关战略转移的殿后工作。在血战湘江那场长征最为惨烈的战役中,他率领全师指战员与超过自己十几倍兵力的敌人鏖战4天5夜,以牺牲全师的代价为中央红军转移赢得了宝贵时间。在率部突围时因腹部中弹不幸被俘的陈树湘,趁敌人不备用尽全力绞断自己伤口流出的肠子,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新中国流尽最后一滴血”的铮铮誓言,铸就了红军长征路上的一座血色丰碑。

1934年11月,在河南方城县独树镇的一场遭遇战中,面对敌强我弱、地形与天气都不利以及先头团队作战失利的危险局面,身为红二十五军政委的吴焕先抽出一把大刀奋不顾身冲到阵前大喊一声:“这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共产党员跟我来!”在他的号召下,广大指战员舍生忘死,一鼓作气突出重围。1935年8月21日,在甘肃泾川县遭国民党反动军的突然袭击,被誉为红二十五军“军魂”的吴焕先再次身先士卒,率部直插敌人侧后出奇制胜歼灭敌人时,不幸中弹牺牲。

1940年年初,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总司令兼政委的杨靖宇在袭击濛江县日伪军据点后遭到日伪军的多路“围攻”。他率部与敌人穿梭苦战周旋50多天,战斗30多次。2月23日,又饿又累的杨靖宇只身来到濛江县保安村三道崴子,面对蜂拥而上的日伪军,他镇定自若,奋起还击,终因寡不敌众,壮烈殉国。当敌人剖开他的肚子后震惊地发现,他的肠胃里除了一些枯草、树皮和棉絮外居然没有一点粮食的影子。

铭记和缅怀革命先烈,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学习和传承他们的革命精神和优良作风。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要时刻牢记党的初心使命,立足岗位,无私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执着、奋进、担当、实干的先行者。

对历史虚无主义说“不”

前些年,网络上肆意调侃、刻意恶搞、无端质疑革命先烈的情况时有发生。刘胡兰、董存瑞、邱少云等革命烈士竟无一幸免。这种企图颠覆我们的价值观和信仰根基的历史虚无主义,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必须坚决说“不”。

1947年1月12日,阎锡山部队突然袭击山西文水县云周西村。因叛徒告密而被捕的共产党员刘胡兰,面对敌人的威逼恐吓和铡刀,大义凛然地喊出怕死不当共产党。刘胡兰就义后,毛泽东亲自为其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刘胡兰的故事早已家喻户晓,可是有人在没有确凿资料的情况下就大胆假设和人为臆造,硬说刘胡兰是死于村民的铡刀之下而非光荣就义;甚至还有人认为刘胡兰这个英雄人物纯属子虚乌有。

1948年5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河北隆化城的战斗中,在部队即将发起冲锋时突然遭到敌人一桥形暗堡的火力封锁。担任爆破组组长的董存瑞在此危急关头,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敌人碉堡,在震耳欲聋的爆破声中与碉堡同归于尽。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的英雄事迹早已写进中学课本,可是某杂志发文认为“谁也没有亲眼看见他托起炸药包,完全是根据一些蛛丝马迹推测出来的,他举炸药包牺牲是许多专家经过半年考察论证的”。

1952年10月1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在攻打391高地前,邱少云所在部队奉命潜伏在距敌前沿阵地60多米远的草丛中。为了不使埋伏在附近的几百名战友暴露,全身被燃烧弹点燃的邱少云在火海中咬紧牙关,直到壮烈牺牲都纹丝不动。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早已家喻户晓,可是有网络媒体文章经过所谓的生理学和医学分析后,居然得出“邱少云在被火烧的瞬间以及过程中不断加重的刺激引发的运动,是不可能通过意志来抑制而保持完全的‘一动不动’”这样的结论。

革命先烈本应受到后人崇敬,却反而遭到肆意否定。这种质疑革命先烈的错误言论和做法,显然是想动摇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集体记忆,动摇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和价值观的理论根基。为此,要通过党史学习教育,铭记先烈,缅怀先烈,实事求是地赋予革命烈士鲜活完整的光辉形象,坚决抵制历史虚无主义的无耻谰言,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鉴别力和“免疫力”。

(作者系省社科院历史与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副研究员)

来源:《河南日报》(2021年04月02日 06版 理论版)










责任编辑:璇子

Baidu
map